鄂州信息社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四十八大愿——(第41愿)闻名诸根具足及(第42愿)悉得清净解脱

2024-07-17| 发布者: 鄂州信息社|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四十八大愿——(第41愿)闻名诸根具足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至于得佛,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觉。我成佛时,他方国土的诸菩萨众,闻信我阿弥陀佛的名字,于其修菩萨道直至成就佛果之全过程中,悉得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具足,不缺失,不丑陋。若此愿不兑现,不取正觉。阿弥陀佛因地考察他方世界,现量看到他方世界的菩萨在修行过程中有六根不完具的障碍,所以发愿......

四十八大愿——(第41愿)闻名诸根具足

  四十八大愿——(第41愿)闻名诸根具足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至于得佛,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觉。

  我成佛时,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信我阿弥陀佛的名字,于其修菩萨道直至成就佛果之全过程中,悉得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具足,不缺失,不丑陋。若此愿不兑现,不取正觉。

  阿弥陀佛因地考察他方世界,现量看到他方世界的菩萨在修行过程中有六根不完具的障碍,所以发愿加持诸菩萨众,令他们六根具足,而且六根明利,俾诸菩萨成就自利化他的功德。须知他方诸菩萨虽发菩提心,亦持戒对治烦恼、消除业障,但无量劫以来的业力种子至多且深,因而每常导致六根不具足。

  从通途菩萨道来讲,一个菩萨修行到了第三阿僧祇劫时,都可能存在六根不具足的情形,直到第三阿僧祇劫满,经由一百大劫的修行,才得到五种殊胜德能

  一者生到善趣,不会下三恶道;二者生到尊贵之家;三者六根具足;四者得男子身;五者得宿命通。

  可见,一个菩萨在多劫修行中或长相丑陋,或六根不具足,如是或被他人讥嫌,自己也不免自卑自怨,构成障道因缘。八难中就有盲聋喑哑难,虽然得人身了,或遇佛出世,若是聋人,就听不到佛说法,若是盲人,就见不到佛的相好光明,以及喑哑者,构成修行的障碍。

  六根不具多由恶业所致。《地藏经》云,毁谤他人者感“无舌疮口报”;瞋恚者得“丑陋聋残报”;诽谤三宝者得“盲聋喑哑报”,尤其意根出现残障,如癫痫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多生多劫的业力所导致的六根不具,对修行自利已属不易,若欲弘法饶益、摄受众生,更是近乎不可能。

  阿弥陀佛慈悲广大,深知他方诸菩萨众(实为所有众生义)六根残缺的烦恼,故发愿:若闻信我的名字,便可消除这种忧患。何以故?一则万德洪名有除灭多劫业障的功能,二则名号中内具阿弥陀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若有众生信愿持名,便可将名号中的相好庄严功德召唤出来,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

  兹举一例,宋代有一铁匠计公,年将七十,双眼失明,因从昝定国(州府学谕)善知识劝化,从受念佛图(即计数念佛册),念佛计数到第四图,两目了然。如是三年精进持念,念满十七图。一日,方念佛次,忽瞑,半日复甦。谓其子曰:“我已见西方佛菩萨矣。昝学谕是劝导之首,当分六图与之,并为致谢焉。”西向坐逝。后昝定国亦预知时至,沐浴端坐念佛而化。《净土圣贤录》初编)

  可见,闻信阿弥陀佛名号,一心执持,能除多生多劫的业障。至诚恳切,当生便能得到六根完具的利益。往生彼土,莲华化生,即如佛身相好,永无六根残缺之患。这一愿乃是阿弥陀佛对他方诸众生慈悲至极的加持。


四十八大愿——(第42愿)悉得清净解脱

  四十八大愿——(第42愿)悉得清净解脱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清净解脱三昧。住是三昧,一发意顷,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成佛时,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信我名字已,皆悉得到清净解脱三昧。安住此三昧,于一刹那顷,分身散影,供养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不失三昧定意。若此愿不兑现,不取正觉。

  阿弥陀佛因地考察他方世界,见到他方诸菩萨众欲往他方世界供养诸佛,种植福田,闻佛说法,得佛授记,靠自力难以实现。便发愿加持他方诸菩萨众,速证“清净解脱三昧”。清净就是指回到自性,契入实相真如。实相寂静为清净,摆脱烦恼系缚为解脱,寂照平等清净解脱三昧。是故,清净解脱三昧亦即念佛三昧。于此三昧中,动念头欲往他方世界供养诸佛,即以无量意生身前往他方,供养无量不可思议的诸佛世尊。而且是不隔时,无前无后,同时恭敬尊重供养无量诸佛。应化无量身,供养无量佛。神通功德,不可思议。

  《华严经》中,善财童子所参的几位得念佛三昧的善知识,悉具如是神通妙德。文殊菩萨选择专修念佛三昧的德云比丘,作为善财童子的第一个善知识。德云比丘向善财童子介绍“忆念一切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见法门”,于此三昧中,能够往诣十方一切国土,恭敬供养一切诸佛,常见一切十方诸佛。在东南西北、四维上下十方世界一一方中,所有诸佛的种种色相、种种形貌、种种神通、种种游戏、种种众会庄严道场、种种光明无量照曜,以及种种国土、种种寿命等悉能在此三昧中明见。

  善财童子参解脱长者,解脱长者介绍“入出如来无碍庄严解脱门”。于此三昧中,能见十方各国土佛刹微尘数如来,欲见安乐世界阿弥陀佛,随意即见,乃至欲见任一世界的佛,悉皆即见。

  解脱长者开示:“然彼如来不来至此,我身亦不往诣于彼。知一切佛及与我心,悉皆如梦;知一切佛犹如影像,自心如水;知一切佛所有色相及以自心,悉皆如幻;知一切佛及以已心,悉皆如响。我如是知,如是忆念:所见诸佛,皆由自心。”三昧境界甚深微妙,解脱长者用比喻说明:如梦,见到的诸佛就如梦中所见,非有非空;如影,自心如清水,诸佛形相如水中影;如幻,自性空而不坏幻相;如响,不可得而空谷答响。

  心外无佛,佛外无心。于此三昧,所见诸佛与现前一念心密切相关。阿弥陀佛加持他方世界诸菩萨众,令其了知自心与所见之佛的同构对应的关系一一一切诸佛、一切刹土都不离现前一念之心。既然无量的诸佛都在自心里面,那前往恭敬供养、闻法受记亦属法尔自然。

  不仅是他方世界诸菩萨众得此胜益,此世间上根利智之祖师大德,至诚念佛,亦能得此法利。明代梵琦楚石大师,在宗门下开悟,嗣后专修净土法门,得念佛三昧,着有《西斋净土诗》。其中有云:“要观无量寿慈容,只在而今心想中。坐断死生来去路,包含地水火风空。顶分肉髻光千道,座压莲华锦一丛。处处登临宝楼阁,真珠璀璨玉玲珑。”

  意谓净业行人欲观想阿弥陀佛慈悲容貌,不是向外面观,而是在当下的念想中观。截断生死妄想流,超越地水火风空之幻相。离心意识,水清月现,阿弥陀佛容貌自然就显现出来。阿弥陀佛头顶上有肉髻,肉髻放出千道光明;阿弥陀佛端坐于七宝莲台,莲台铺敷彩色的锦缎。于此观佛三昧中,徜徉于极乐净土。处处登临七宝楼阁,楼阁上面有宝网覆盖,宝网上庄饰着无量的摩尼宝珠,摩尼宝珠又放出璀璨的光明,楼阁以种种的美玉严饰,玲珑透亮。

  梵琦大师现量描述极乐世界,乃由他自证三昧心中称性宣说,与净土经典所述境界无二无别。蕅益大师曾极口赞誉《西斋净土诗》云:“稽首楚石大导师,即是阿弥陀正觉。以兹微妙胜伽陀,令我读诵当参学。一读二读尘念消,三读四读染情薄。读至十百千万遍,此身已向莲华托。”

  阿弥陀佛以平等慈悲心加持他方诸菩萨,得念佛三昧,获意生身,供养他方诸佛,闻法受记,速疾圆满上求下化之菩萨行。其善护念诸菩萨之大悲愿力,无远弗届。我等初心菩萨,当顶戴荷恩,依教奉行。

——学佛网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鄂州信息社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鄂州信息社 X1.0

© 2015-2020 鄂州信息社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