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文|米粒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了,你们都知道吧? 但我猜你们一定没有仔细看全文 我看了。我不仅看了,而且还挑重点给米粒爸朗读了一番。 读的时候,好巧不巧,米粒进来了。 不知道是不是听到了第二章第二十二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 晚上睡觉前,米粒居然悄悄问米粒爸:妈妈给我额外布置卷子,算违法吗? 什么鬼?还想大义灭亲,举报我不成 不过话又说回来,咱们当家长的还真是得长点心了。 那些不管孩子的父母,以前只能算“不配为人父母”,受到道德层面的谴责,现在可就是违法了。 而咱们这些管孩子的父母呢,也不能大意,一不小心可能就游走在法律的边缘了。 这尺度,可得好好拿捏 家长需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其实这部《家庭教育促进法》里都已经写了,还给了养娃的具体方式方法: 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潜移默化,言传与身教相结合;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相互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其他有益于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方式方法。 米粒妈给大家总结一下,基本要求就是: 更多的亲子陪伴(别只想着甩给学校、机构和老人); 父母双方都不能缺位(丧偶式育儿、诈尸式育儿,醒醒吧);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共同成长(别光顾着要求孩子这也学、那也会,先反思一下自己); 尊重孩子、科学引导(鸡娃不能硬来,要寓教于乐,注意方式方法,因材施教); 严慈相济(爱护但不能宠溺,严格但不能暴力)。 总结完,我只想说一句:太难了 先说说亲子陪伴吧。 其实米粒妈周围的大部分妈妈已经做到了工作之外几乎全时段陪伴。 在大城市,上个班跨个城再正常不过了,我周围的同事小伙伴还有家住河北、天津,每天通勤的呢。 早出晚归,工作日陪伴孩子的时间有限,周末她们几乎把时间都花在了陪娃上。 什么时间能休息一下?孩子上课的时候。 孩子在机构上兴趣班,家长可以在外面补个觉、看会儿书、刷会儿综艺、发会儿呆,有时候还要插空加个班。像米粒踢球的时候,我经常暴晒在外面,只能听书。 但如果学乐器之类的兴趣班,家长就没得偷懒了哈哈,毕竟得学会了回家督促孩子练习呢 娃不上课的时候,那就更忙了,逛书店、游乐场、科技馆、博物馆、爬山郊游、跟小伙伴约着玩……去哪儿不得贴身候着 所以不是当妈的见不得孩子闲着,非要给报班,而是咱们自己也得喘口气 米粒妈在《有一种爱,叫被姥姥带大(泪目……)》里写过,我小时候,有很长一段时间是跟着姥姥、姥爷一起生活的。 我想咱们这一代人,很多都是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长大的吧。 舔着雪人雪糕、嚼着小浣熊干脆面,吹着电扇看大风车。 放学后,跟同学在家楼下的石桌上就把作业写完了,然后尽情地撒欢——跳皮筋、跳大绳、丢沙包、踢毽子,天黑了都不回家。 那时候的家长,该上班上班,该工作工作,该做饭做饭,该生活生活,好像什么也没耽误。 孩子们作业早早写完了,既不用家长检查,也不用家长签字,重视教育的家庭不外乎给孩子多买些故事书读读。 同事说,她印象里小时候唯一需要家长做的就是听写生字,她妈妈为了节省时间,用录音机把一学期的生字都录下来,念得还特快,然后让她自己听一个按一下暂停键再写 咱们小时候,从上到下,从内而外,都散发着easy的养娃模式,孩子快乐,大人放松,犯错误了胖揍一顿也没觉得孩子会抑郁,生字听写没过关被扣到教室里补考也没觉得是给孩子压力了,一切都很顺其自然。 现在,感觉每个有娃家庭都特别紧绷。 娃没出生就开始胎教;出生后吃的穿的用的什么品牌好、什么性价比高都要研究得透透的; 在医院里拿着化验单能向医生问出专业的问题;牙齿、眼睛定期要检查;大运动、精细运动样样不能落下; 早教怎么做、兴趣班怎么选,学不学乐器、艺术启蒙怎么做; 英文分级读物怎么搭配着读;怎么在玩中增强数感;幼升小准备;上学后学科学习、特长培养、习惯养成、跟老师的沟通、孩子之间的社交…… 养个娃的过程,也就约等于修了四五十门专业课吧,且没有考试范围,没有标准答案,没有补考。 咱们小时候跳绳是玩,现在的孩子跳绳是因为要考试,我小时候哪能想到自己有了孩子还要帮他练习坐位体前屈 咱们小时候只要作业写完了就下楼疯玩,现在的孩子出去玩是为了“鸡眼” 同事说自从知道她家娃远视储备不足了,就给家里老人定了KPI,一个老人负责做晚饭,一个负责带娃在小区玩,每天放学必须在外面玩够一个半小时再回家,回家就吃饭,吃完饭差不多同事就回去了,开始接手学习的事儿。 双职工家庭,谁家不是全家人接力带娃呢 要么是全职妈妈一个人承担所有,要么有老人替你负重前行。 再说说寓教于乐。 感觉现在家长当的也是“如坐针毡,如履薄冰”啊 咱们小时候,学习就是学习,玩就是玩,要什么心机和套路啊~ 现在各种考验家长智商、情商、应变能力和演技,学什么都要让娃开开心心地学。 不开心,就是不尊重孩子意愿,不开心,就是违背孩子成长节奏。 米粒妈刚上小学的时候,写字特别慢,总是写了擦、擦了写,每天作业都做到夜里快11点。 11点就11点,哭着也要做完。那时候我姥姥姥爷也没跟着着急,我爸妈也没觉得焦虑。 记得咱们小时候老师和家长经常说的那句话吧: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 换句话说,哪用得着像现在这么矫情用心 再说尊重差异。 我也想啊,但是现实情况不允许 比如米粒体育每一项都不错,踢球尤其是加分项,但坐位体前屈就是不行,还能咋办?练呗,难不成罢考么 同事家的娃今年刚上一年级,提前还学过拼音呢,在学前班学过,网课也学过,本来以为问题不大,尤其双减之后,以为学校教学进度会拉慢,没想到,依然鸡飞狗跳。 同事每晚回家带着娃练习拼音,已经快拼到怀疑人生了。 难以想象,完全没学过拼音的娃,一年级过得得有多么的“充实” 作为过来人,我其实也想安慰同事说,没有学不会的娃,你看谁家孩子上六年级了还不会拼音呢。 但是我确实有点说不出口,毕竟人家还在水深火热中。不熬过一年级,哪来的二三四五六年级 对了,这次双减也写进了《促进法》里 第二十二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监督管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畅通学校家庭沟通渠道,推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 就像米粒问的,我给他额外布置卷子,违法么? 我真想顺带着吼他一顿,然后给我来个数罪并罚 现在不是“家长举报老师留作业”成风么,但愿孩子们不要盲目效仿 最后希望每个家长都能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打印出来,大声朗读并背诵全文 个人简介:@米粒妈频道(欢迎关注),米粒妈,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于学习干货、教育经验分享,5-12岁孩子的教育和升学,英文、数学、科学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0~5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