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养颐昇 作者:M·辰 #瓷器篇-9# 亲爱的小伙伴们,感谢您一路支持、跟随“走遍世界博物馆”从文明古国系列的埃及、印度、希腊、墨西哥、伊朗、中国一直走到欧洲系列的俄罗斯以及亚洲系列的土耳其等。现在,2021年重头戏——“瓷器篇”正在进行中……速度围观啦! (秘色瓷盘,唐;国家博物馆藏) 前面说到:中国瓷器的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唐代。唐代,北方的邢窑白瓷打破了南方越窑青瓷千百年来瓷器中唯青独尊的局面,形成了唐代瓷业“南青北白”的新格局。另外,唐代还开创了釉下彩瓷(长沙窑)、花釉瓷、绞胎瓷等瓷器新工艺,为唐代瓷业走上巅峰做出了各自的贡献。它们也因此而留名后世,成为一代名瓷。 除此之外,唐代还有一种神秘之瓷,其釉色之美美得令人心醉,只可惜江湖上只闻其名却从未见其踪。人们的好奇心使它的芳名一直流传下来。为了找到它的真相,人们苦苦寻觅了千余年,终于在一次意外中它破土而出大白于天下。人们惊呆了:果然是名不虚传,它太美了! 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唐代瓷器的最高成就——秘色瓷。 (本文图片由M·辰拍摄,版权所有) (秘色瓷盘,唐;国家博物馆藏) 秘色瓷前世 历史上,唐代晚期曾生产过一种仅供皇家享用的瓷,任何臣庶都不得使用,因而,见过这种“皇瓷”的人少之又少。之后,改朝换代后的宋代皇帝不喜欢这种瓷,于是先朝的“皇瓷”便入了冷宫。久而久之,这种“皇瓷”竟不知何时遁出了江湖。 然而,江湖上却偏偏有人对它念念不忘,不依不饶地非要找出该“皇瓷”的藏身之处不可。 人们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地找到它呢? 原来,唐代诗人陆龟蒙在他的《秘色越器》中曾这样赞美过它:“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首次披露了此“皇瓷”的产地与色泽:越窑瓷、秘色。为此,人们苦苦地寻找着这款色如“千峰翠色”的“秘色越器”,想看看这个“秘色”之色究竟有多么美! 遗憾的是,人们找了它一千多年,却始终不知这个所谓的“秘色瓷”藏身何处? 秘色瓷,到底在哪里? (陕西法门寺) 秘色瓷出世 1981年8月,陕西扶风县法门寺耸立了402年的明代砖塔轰然倒塌。之后,考古工作者在倒塌的塔基下发现了神秘的唐代地宫。1987年4月12日,工作人员在清理地宫文物时,在一个圆形檀香木箱内的丝绸包裹中发现了十几件精美异常的瓷器。 比照之前发现的《物账碑》(地宫珠宝衣物明细账碑),工作人员惊喜地发现碑上的明细账中赫然写着:“瓷秘色碗七口,内二银棱瓷秘色盘子、碟子共六枝……”(共十三件)。物、账对应,记载明确。后经考古学家考证,确认其为失传千年的秘色瓷。至此,“秘色瓷”千年疑案,昭然若揭。 (秘色瓷碗,法门寺博物馆藏。下同) 嘿嘿,原来秘色瓷就是我们早已熟悉的越窑青瓷,只不过这种越窑青瓷是专烧特供给皇室的一种特制瓷器罢了。更准确地说:秘色瓷就是上上品的越窑青瓷。这种极品青瓷经过唐代文人的闷骚抒臆,便成了其笔下的“千峰翠色”之秘色,生生就忽悠出了一种新瓷——“秘色瓷”。必须说,秘色瓷最终能够成为传世名瓷,唐代墨客功不可没。否则失传的瓷器不止一种,怎就它一个“秘色瓷”竟让人找寻了千余年! 何谓“秘色”? 唐代诗人的一首《秘色越器》让后世的人们如痴如醉、云里雾里地追寻了一千年。那么,“秘色”到底是什么色?它究竟有多么美? 梳理唐代文献得知: 1.“秘”字所指器物,皆与皇帝或宫廷相关,且“秘”、“珍”、“奇”三字涵义相通,于器物名称前往往用“秘”字,如“秘籍”、“秘玩”等。 2.“色”,在唐代做“品级”、“等级”之分类用法,如“上色沉香”、“中色白米”等。 由此,“秘色瓷”于唐人语义中意指“珍稀品级之瓷器”,与釉色无关! 虽说越窑青瓷被唐代诗人文艺(忽悠)成了“秘色瓷”,但不可否认“秘色瓷”与一般青瓷之间确实有着云泥之别。秘色瓷釉质细密纯净,釉色青碧晶莹,器型规整,轮廓大气,造型优美,器物的口、腹、底各部浑然一体,宛若天成,它与普通青瓷的胎釉、造型、装饰以及制作工艺等均有着明显的不同,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秘色瓷是越窑青瓷中的精品,其烧造工艺难度极高,除特制的配方外,还需要严格把控窑炉的火候与烧造时间,这些因素构成了秘色瓷的工艺绝技。 补充: 可能小伙伴们已经注意到了,前面几件秘色瓷的外壁上都沾有一些纸屑,它们是出土时瓷器外包装纸的残留,其中上图中的这件秘色瓷碗因外包装纸上绘有簪花仕女图案而印记在了碗壁上,从而使它成为带有珍贵文化遗迹的宝贵瓷器。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大风号“走遍世界博物馆”,跟M·辰一起走遍世界博物馆。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