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信息社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如何抗衰老,最好抗衰老方法是什么?

2022-03-03| 发布者: 鄂州信息社|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抗衰老真是一个怎么谈也谈不完的话题。其实不得不说,目前关于抗老化这事或多或少都有些想复杂了,光是概念...

抗衰老真是一个怎么谈也谈不完的话题。

其实不得不说,目前关于抗老化这事或多或少都有些想复杂了,光是概念就有了「光老化」、「自然老化」、「皮肤糖化」、「羰基化」等诸多分类。当然,这种根据损伤来源进行归纳分类的方法确实没错,但那又如何呢?说白了只是衰老的原因不同罢了,硬生生地整出来这么多的概念,就好像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胶原蛋白在流失,这是所有类型皮肤老化的共同点。

其实无论说的多么天花乱坠,衰老的原因分类再堆砌多少拗口的专业名词,归根结底都是围绕一个关键物质在转:胶原蛋白。

年轻的皮肤有密集的胶原蛋白支撑,将皮肤填充起来,显得饱满,而弹力蛋白牵拉皮肤,让皮肤更有弹性,做表情动作的时候较少有皱纹;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皮肤胶原蛋白变得稀薄和松散,胶原蛋白的生成会减少,皮肤修复胶弹性蛋白的能力也会减弱,从而导致皮肤弹性下降,皱纹多见。

所以不难发现如果想真正意义上的抗衰,必须要作用到真皮层,常见的医美可以取得很快的效果,但是医美的副作用也是如影随行,所以代替医美的就是日常保养食补,人体皮肤的衰老就35岁左右的衰老来说源于皮下真皮层的衰老,这个时候吃燕窝补充胶原蛋白显得很乏力,属于无效式抗衰

有效式抗衰究竟是怎样的呢?

你需要吃的是国家医药监局认证的

比如说我现在吃的新肌饮

拥有国家医药监局颁发的

功能功效认证(MFDS)

需要注意的是:FDA为食品安全认证,产品无效果

抗初老要拒绝无效噱头

 

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身体过了巅峰期之后,新陈代谢逐渐减慢,角质形成细胞更替时间延长,皮肤中那些关键的天然保湿因子、神经酰胺等成分含量下降,真皮中胶原纤维再生缓慢,透明质酸含量下降,皮肤的含水量也会降低,变得干燥,逐渐出现细纹。

同时皮肤深层的成纤维细胞逐渐失去活性,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合成减少含量降低,造成皮肤松弛,皮肤弹性下降,最终出现松弛和皱纹等皮肤老化的表征。

 

光老化也与胶原蛋白脱不了关系。

紫外线中的UVB穿透能力较弱,但会抑制朗格汉斯细胞、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功能及改变体液免疫中某些细胞因子水平而抑制机体皮肤免疫系统,从而加速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的降解,同时还会影响胶原蛋白的合成,进而引起红斑、色素沉着、皮肤粗糙、轮廓下垂等面部肌肤问题。

UVA可深入至皮肤基底层和真皮层,通过诱导皮肤中活性氧自由基(ROS)的产生,并进一步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传导通路,刺激角质层中的尿苷酸(咪唑丙烯酸)同时还会抑制胶原蛋白的合成,造成光老化皮肤特征性的改变。

 

至于糖化和羰基化,其实说穿了就是游离糖、自由基进攻胶原蛋白加速其受损变性的一种方式。所以你看,无论是糖化、自然老化、还是光老化,胶原蛋白的合成受阻、流失加速都是面部出现老态的重要原因,抗衰总要从这个角度下手。

都有哪些经典成分可以有效补充胶原蛋白?

市面上围绕着胶原蛋白的产品还真不算少,玻色因、A醇、胜肽属于毕竟经典的三大抗衰成分。

这三个成分实在是分析过好多次了,这篇文章就不再赘言,仅做简要概括,玻色因:低风险中收益。作用更倾向于改善肌肤的光泽度、水润度,能有效促进肌肤深层合成透明质酸,进而提升含水量。不过对于紧致肌肤、提拉轮廓的功效有限(并非没有,只是不太大),不过胜在温和性好、刺激性低,不太挑肤质,敏感肌都可以拿来修复屏障。

 

A醇:高风险高收益A醇是目前护肤界公认对抗衰最详实有效的成分,对各种肌肤初老问题都有卓越的功效,但同时刺激性较强,使用不当可能会出现皮肤不耐受,甚至烂脸,敏感肌使用需要慎重;而且具有光敏性,所以平时都是作为“早C晚A”的护肤组合出现,白天不能使用。

胜肽:中风险、中高收益。可以说是同时弥补了玻色因功效不明确、A醇刺激性较强的两种缺陷,但胜肽的分子量往往不算小,吸收率存在一定问题。

如同衰老的本因,虽说这三种经典成分各有特点,但其实他们都是围绕着一个同一种抗衰机理—作用于肌肤深层,刺激胶原蛋白的合成,间接为肌肤补充流失的胶原蛋白。

这种促进胶原蛋白合成的间接补充方式,真的有效吗?

确实有效,但仍然不够。原因很简单,胶原蛋白的类型和分布可比你想的要复杂得多。根据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学者研究显示,人体目前已经发现了超过20种的胶原蛋白,其中以I型和III型的含量最高,这两种胶原蛋白与肌肤衰老也更为相关。

 

A醇、胜肽对I型胶原蛋白均有一定的促合成的效果,因此这两种成分的抗老功效也更为详实。至于玻色因,有限的研究证据只能证明其可以促进IV型、VII型胶原蛋白,对于I型胶原蛋白的作用不大,这也是玻色因对于抚平细纹、紧致肌肤的功效不如另外两种那么明显。

既然如此,靠A醇和胜肽两种来抗初老不就够了吗?

当然不够。刚才咱们讲了,这两种成分都是针对I型胶原蛋白起效的,仅仅补充这一种胶原蛋白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仍然不能忽略同样重要的III型。

既然如此,那为啥市面上的这些经典成分都是促I型胶原蛋白合成,为什么没有促III型合成的成分呢?

III型胶原蛋白,出生即巅峰的弹性柔软成分

III型胶原蛋白的结构类似于是一个个小型的纤维网状,较为柔软且极富弹性。如若含量充足,可以有效维持肌肤正常的生理弹性,呈现出更为紧致饱满的“年轻态”。

但关键就在于,III型胶原蛋白是由骨髓源细胞分化得来的。因此在婴幼儿时期III型胶原蛋白的含量处于巅峰状态,在婴儿肌肤含量高达80%,因此III型胶原也有‘婴儿胶原’的美称,所以婴儿的肌肤像饱满圆润的苹果一样,弹性十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胶原蛋白持续流失,皮肤网状结构的强度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

更麻烦的是,III型胶原蛋白的流失速度非常快,明显比I型胶原蛋白更为严重。合成速度远不及分解速度,这种间接补充法属于杯水车薪。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虽说皮肤老化的深层原因是胶原蛋白的流失,但占比更大的部分,还在于III型胶原的占比呈现断崖式下跌。

那就只能看着III型胶原轻轻地来,然后轻轻地走,还要给脸上留下岁月侵蚀的痕迹吗?

那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有效补充III型胶原蛋白?

大家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间接、迂回的补充方式无效,那咱给肌肤直接补充胶原蛋白不就完了?相较于间接刺激的方式,直接补充没有转化折损,还不受合成原料的限制,效果更加可见。

嗯,估计有不少小伙伴看到这心里又该嘀咕了,由于皮肤屏障的问题,胶原蛋白的分子量较大,很难吸收作用于肌肤深层,功效大大受限。

胶原蛋白效果为什么不好?

胶原蛋白属于普通食品,首先没有任何国家拿到抗老化功能的效果认证

你需要吃的是国家医药监局认证的

比如说我现在吃的新肌饮

拥有国家医药监局颁发的

功能功效认证(MFDS)

需要注意的是:FDA为食品安全认证,产品无效果

抗初老要拒绝无效噱头

 

新肌饮中皮层焕肤素

2000年:

大韩药业为主导的一种精准医疗的快速提取人体干细胞的装置研发成功,继而日本药业在此基础上研发出了能够快速提出植物干细胞的仪器。(该发明在全球范围获得专利,其中中国的专利号:201710147654.0)

 

2005年

日本医药发明的一种莎草醌及类似物的双开环衍生物、制备方法和在CIK细胞培养中的技术,使干细胞有效成份与其他物质配合实现中皮层疗法,不再受制于72小时的干细胞生存时间限制,真正开创了细胞级焕肤时代。(该发明在全球范围获得专利,其中中国的专利号:2017111614157 )

 

2010年

大韩药业旗下科研巨擘大韩医疗级皮肤研究院通过卓绝的测试和配对,终于确定了中皮层疗法除了通过注射实现之外,还可以通过口服的方式实现这一战略性方向。

 

2012年

中国科学院联合日本药业和大韩药业,三大巨擘实现了纳米级胶原蛋白的提纯技术。同年首批口服中皮层焕肤素样品问世。

 

中皮层焕肤是1990年由日本医生山田名仓提出的,他发现直接向皮肤中部的真皮层和SMAS提供“中皮层需要的养料”的话,能够从源头上降低96%以上色斑,肤色暗哑,痤疮,发黄,晦暗,细纹,皮肤松弛,下垂等皮肤问题发生的概率,这种方法既解决因为表皮组织本质是皮肤的防伪体系这个本质导致的化妆品成分绝对多数不能被皮肤所吸收的瓶颈,又普通化妆品养分会被表皮组织阻挡的,又能解决了普通口服营养达到真皮层不到2%的输送耗损。

真人实验结果也格外亮眼,与产品功效互为印证。涂抹精华后肌肤弹性有所上升。

 

 

每天早晚基础护肤后,服用这款焕肤素,就算熬夜,肌肤也能水水润润的,而且肤质更加细腻稳定。坚持使用一段时间可以明显感觉眼角和唇周饱满了一些,摸起来的弹性也有所改善,关键是轮廓线清晰分明,紧致不少。

总之,新肌饮中皮层焕肤素无论是核心成分、抗衰功效,还是温和性、质地肤感都是我们日常抗衰保养产品中的上佳之选。

 

最近正值秋冬干燥时期来临,对于我这种油皮肤质来说,新肌饮中皮层焕肤素保湿效果刚刚好,如果是干皮的小伙伴,可以在用完精华后叠加他家的面霜一起使用,抗衰保湿的效果更上一层楼~

最后给几个tips总结下要点哦:

无论肌肤衰老是何种起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关键环节:胶原蛋白流失,所以能补充到皮下真皮层胶原蛋白营养才是不二法门,也就是有MFDS认证过的。

当然,最最最关键的是,看完这篇回答的小伙伴们一定要赶紧行动起来,别让它在你的收藏夹里吃灰,不做起来你看一万个知识都没啥用。

所以,别犯懒,说干就干。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鄂州信息社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鄂州信息社 X1.0

© 2015-2020 鄂州信息社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