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福利看看 https://www.saotv.cc 文/城市情报社原创出品,欢迎关注! 近日,国家发改委表态,超大特大城市将转变开发建设方式,合理降低开发强度和人口密度,加强城市治理风险防控,提升综合能级与国际竞争力。 事实上,这已不是发改委第一次强调要降低超大特大城市开发强度和人口密度了。 早在今年初,发改委就曾指出,部分超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过高、抗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因此超大城市要划定并坚守城市开发边界,慎重撤县设区;有序疏解非核心功能,合理降低中心城区开发强度和人口密度,与周边中小城市、郊区新城等联动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城市评级,我国共有7座超大城市和17座特大城市。其中深圳城区常住人口达1744万,位居全国第3位。 显然深圳在此次国家点名要降低开发强度、人口密度的范围之列,而且是重中之重。未来,深圳的资源和人口将向何方疏解? 深圳已成为全球最拥挤的城市之一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按深圳常住人口(1756万)和土地面积(1997平方公里)计算,深圳目前人口密度达8791人/平方公里,高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甚至远超东京(6426)、伦敦(5644)等一些国际大都市。 事实上,从2007年起深圳人口密度就已高居全国首位,成为中国最拥挤的城市。值得注意的是,深圳的人口还在快速增长,过去10年深圳人口增量达到714万,排名全国第1位。 然而,深圳土地面积只有1997平方公里,并且过半土地划入生态控制线禁止开发,实际可开发土地空间十分紧缺。 当前深圳土地开发强度已超50%,远超国际30%警戒线。深圳常住人口持续增长、人口密度过高导致资源环境承压的同时,人口与公共服务供需矛盾也相当突出。 可以说,对于深圳这座超大城市来讲:降低开发强度和人口密度,疏解资源和人口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深圳资源和人口将向何处疏解? 目前,深圳控制和疏解人口、转移资源的路线已经十分清晰了。 一方面,严格控制人口“野蛮”增长。根据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的《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草案),到2035年深圳常住人口控制在1900万左右。 这意味着,未来15年深圳人口增长空间不足200万。 为实现人口控制目标,深圳发改委于今年5月发布了新的落户新政,拟全方位收紧户籍政策,取消全日制大专直接入户。 另一方面,有序疏解中心城区的人口和资源。根据七普人口数据,福田、罗湖等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而光明、坪山等原关外地区人口密度过低。 这说明,深圳人口空间分布不均。为此,从2010年开始深圳大力推动特区内外一体化建设,持续加大原关外地区地铁和新城建设,引导中心城区人口向原关外地区迁移。 今年6月,深圳将宝安区、龙华区、龙岗区的部分街道纳入了都市核心区,推动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合理降低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实现多中心化、郊区化发展。 另外,大力推进深圳都市圈建设。深圳都市圈包括深圳、东莞、惠州全域和河源、汕尾等两市的都市区部分。 根据规划,未来深圳都市圈将规划建设1000公里地铁、1000公里轻轨和城际铁路,1000公里快速路。目前,深圳都市圈建设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东莞提出了南部九镇全面融入深圳先行示范区;惠州惠阳区提出建设“临深发展主城区”。与此同时,广东省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建设狮子洋通道、深圳经港珠澳大桥至珠海、澳门通道跨江通道,加强深圳与中山、珠海等珠江西岸城市联系。 近日,香港公布了《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拟建设北部300平方公里土地宜居宜业宜游的都会区,与深圳携手打造全新的“深港大都市圈”。 这无疑会为深圳都市圈注入新的发展动能,拓展深圳、香港两地的发展腹地,加速大湾区融合步伐。 城市情报社:专注城市经济领域,欢迎点赞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