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izz.com http://www.panizz.com 又到年底,打开手机横看竖看全是账单。 外卖告诉你一年吃了多少钱,微信支付宝告诉你这年花了多少钱……当然,最虐心莫过于投资理财软件:它明明白白告诉你,今年的你也是一茬绿油油的韭菜。 1 想要分辨理财新手,你不妨问他,买股票(基金)目的是什么。他若说搞钱,必定是新人;若说回本,就是在投资市场沉浮已久。 我们出于搞钱目的,开始了理财之旅,没想到财富越走越远。 有人苦心经营一年,所有基金-20%,跑赢四川不到六分之一的基民,这个人就是小e自己。 有人无奈发帖:“走出半生,归来仍旧余额宝。”只见放着不动盈利6k,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投资洗白一半利润。 网友发帖 还有人疯狂反向理财,例如在浪漫的圣诞夜晚,股票论坛“雪球”上的一位股民发帖诉苦,通过追涨杀跌将50万炒至12万。 投资界常说“七亏两平一赚”,韭菜圈常说“你若理财财不理你”,在一年年的起落中,这些简单字句拥有了震撼心灵的力量,成为了强有力的醒世恒言。 2 作为2020年底高位入场的新鲜韭菜,一年过去,小e不但没能与时间和解,还收获了时间的玫瑰(霉鬼),值此佳节不由感叹一句:年少不知余额宝香,错把基金囤满仓。 痛定思痛,难道我们想要搞钱,第一件事真的是放弃理财吗?倒也不是。 其实透过上述失败案例,我们很容易找出一个共性:这些人尚未做好打开潘多拉魔盒的准备。 其一,投资这个词,顾名思义你得有资。 股市里常常有两类人。有的是学生,没几个积蓄;有的是社畜,月薪三五千。毕竟资金体量太小,他们确实没有做梦以此暴富,只是单纯地想要“挣点零花钱”。 但实际结果如何呢?一买至少一手,一手等于100股。你想当优质公司股东没问题,但动辄小几万,缝缝补补凑够钱;若买不靠谱公司,当心劈头盖脸一顶ST退市帽子。 盈亏同源,赚到零花钱固然不错,亏起来也只是瞬间。在这样的透支下,学生疏于功课,社畜无心上班,为了一两百元波动闹心不已,甚至拮据地吃了几顿泡面。 近期流行语 倘若学生踏实学习,打工人勤奋工作,前者拿奖学金,后者升职加薪,岂不美哉? 若你资金还不充裕,投资自己,远比投资市场来得划算。 3 其二,还是绕不开投资这个词,顾名思义你得选择投放。 就拿“雪球”论坛里这位亏掉全部身家的网友来说,一位证券分析师指出其最大问题是——“凭什么认为一进来就赚钱?这和我们苦读3年初中就想考上大学一样,是不可能的事情。” 一语中的。不信,请听小e简单复盘其“无效理财”过程: 为开通科创板,借钱20万;消费板块低迷,低谷清仓;听说芯片不错,盲目上车;化工业绩爆发,追高涨了5倍的“大牛股”…… 借钱、杀跌和追涨都是投资大忌,这位网友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现金只剩13万。 更卷的是,前文提到的证券分析师,还结合自己工作状况推测2021年只有22%股民赚钱。当老股民有资历有经验甚至颇有钻研时,也不过五分之一的人才能保持正收益。 举个简单例子,去年yyds张坤。 今年收益-8%,后援会解散,评论区一片骂声。 千亿基金经理尚且无力回天,一个毫无相关知识的人入市,像极了一茬碧绿的韭菜。 4 搞钱,是所有人的共识。 支付宝公布的基金报告显示,目前有6亿人购买过基金,其中60%都是年轻人。我们再根据2019年数据推算,股票用户大约为1.5亿户。 人们对理财的热情水涨船高,年底看看账单,挨了现实一个耳光。 理财成功的人各有好运,理财失败的人各有不幸。 前者,如长春高新大妈,忘记密码13年不看账户,5万变成500万; 后者,如圣诞夜发帖网友,败光资产且负债20万。 但幸运未必能延续,就像如今长春高新又缩水一半; 不幸也未必永久,或许这位潦倒的网友,痛定思痛扭转生活。 其实综上所述,搞钱和理财并不是互斥选项。当你想要打开潘多拉魔盒,通过投资换取利润时,需要确定两件事——你是否拥有足够资金,让你付出的时间精力和收益成正比?你是否有相关知识,支撑你在资本市场杀出一条血路? 《贫穷的本质》提到:“碎片化就是让人失去对专注的控制。” 得益于科技发展,我们获取信息速度快且渠道多,这让一切事物都显得近在咫尺,且不需要费大力就能摘下硕果。就像90后跑步入场买基金,是深思熟虑还是跟风从众呢? 当你未做好准备时,专注生活,努力学习,认真工作,投资自己才是最长远的“搞钱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