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信息社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1979年,聂荣臻推荐杨成武担任军委总参谋长,邓小平:他不太合适

2021-11-10| 发布者: 鄂州信息社|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前言1979年,中央军委决定对各大军区以及各个单位的领导班子进行调整,邓小平不仅担任着中共中央副主席、国...
高仿lv http://www.ssoo.net

前言

1979年,中央军委决定对各大军区以及各个单位的领导班子进行调整,邓小平不仅担任着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同时还兼任着中央军委的总参谋长。为了减轻负担,邓小平决定主动辞去军委总参谋长一职,另从军委领导干部中来考虑这一职位的合适人选。

杨成武将军

中央军委在酝酿总参谋长人选时,聂荣臻亲自给中央军委写信,推荐杨成武将军接替这一职位,这一提议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为什么众人会如此看重杨成武将军呢。

毛主席主动省下晚饭留给杨成武

杨成武将军是新中国的开国上将之一,他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他出生于福建省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从小就接受了先进的革命思想,14岁的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之后便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投身到了革命的队伍当中。

1931年,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围剿”,作为红四军第十二师连政委的杨成武在与敌人的斗争中作战勇猛,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党组织鉴于杨成武在战斗中的优秀表现,决定评选杨成武为“模范团政治委员”。

红军在长征途中(油画)

1934年,长征开始后,杨成武担任了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的政委,他所在的团担负起了先头团的开路任务,杨成武也被战士们称之为“开路先锋”。

聂荣臻对杨成武所率领的红四团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红四军在漫长的征途当中,负责担负先头团的开路任务,即使任务十分艰巨,红四团也总是能圆满的完成各项任务。尤其是在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等对全局有着重大影响的战斗和行动。”

在中央红军过草地之前,作为红军先头部队的红四团突然接到了军团首长的通知,组织要求杨成武迅速前往毛尔盖地区。原来是毛主席担心此次红军过草地的行动,他要当面嘱托杨成武一些事情。

杨成武听说是毛主席召见自己,心里十分高兴,他带上骑兵,乘着快马,迅速赶往了毛尔盖地区。

战士们在强渡乌江

杨成武在前往毛主席住所的路上碰见了中央保卫局局长邓发,两个人寒暄了几句后,杨成武便在邓发的带领下,来到了毛主席的住所。

杨成武来到了毛主席的房间后,发现毛主席正在看地图,杨成武轻轻的喊了一声报道,毛主席急忙站起身来,同他握了握手,然后让杨成武先坐了下来。

杨成武先向毛主席汇报了红四团的工作情况,毛主席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

毛主席对战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他决定继续让红四团担任此次行动的先头团。紧接着,毛主席指着地图说道“你们要知道,草地是水草丛生、方向难辨的一片泽国,你们必须从茫茫的草地上走出一片北上的行军路线来。”

毛主席又给杨成武讲了北上抗日的意义,同时还分析了过草地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讲话的过程中他希望杨成武能做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准备工作。

革命时期的杨成武

听完毛主席的话,杨成武坚决表示道:“只要党中央和毛主席一声令下,我们就坚决地向草地进军。”

同时杨成武也提到了当前所存在的困难:‘现在每位战士只有两件棉衣,难以抵御草地的严寒。’

毛主席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特别重视,他叮嘱杨成武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多准备一些粮食和衣服,从而减少草地行军的困难。

任务交接完成后,杨成武也告辞了。在离开的时候,中央保卫局局长邓发叫住了杨成武,当他得知杨成武走了几十里山路还没有吃饭的时候,他马上端出来一个盘子,上面盛着6个鸡蛋大小的青稞面窝头。

邓发告诉杨成武:“毛主席听说你一天没有吃饭,同时还要赶几十里路,便叫我把他的晚饭留给你吃,吃饱了才有力气开展工作嘛。”

杨成武十分激动,现在部队吃饭都很困难,而毛主席从来不搞特殊化,和战士们吃着同样的饭,他自己的伙食费更是没有多少,现在毛主席竟然把他的那份伙食主动让给自己吃。杨成武觉得毛主席一直在为全军的事情操劳,如果自己再吃这份伙食的话,那毛主席就该饿肚子了。

中央保卫局局长邓发

杨成武不想辜负毛主席的好意,于是他只吃了两个,剩下的4个就坚决不吃了。

杨成武在回到红四团后,积极贯彻毛主席的指示,在全团进行动员,最终为战士们找到了一条顺利通过草地的道路,为中央红军走出长征立下了汗马功劳。

杨成武护送毛主席

1948年4月,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人来到了河北阜平县城南庄。两三天后,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离开了城南庄,来到了中共中央所在地平山县西柏坡,而毛主席一直在城南庄在到了5月初。

此时,时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二政治委员的杨成武正在广灵县忙于挺近冀东的各项准备。4月15日,他突然接到了聂荣臻司令员发来的电报,要杨成武迅速赶往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驻地。

城南庄的画面

杨成武不敢耽误,着急赶往了城南庄,军区司令部参谋长赵尔陆直截了当地告诉杨成武,毛主席要见他。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杨成武来到了一间与农家舍差不多的屋子,毛主席看到杨成武走进来后,马上放下了手中的书,同杨成武等人一一打招呼并主动握手。

杨成武详细的汇报了关于冀东战区的详细情况,毛主席对他的工作表示满意。紧接着,毛主席做出决定,让杨成武亲自挑选一支部队,护送他去东北。

这次召见的时间并不短,到了晚上众人才离开毛主席的住所。随后司令员聂荣臻和参谋长赵尔陆开始连夜研究护送的路线以及部队。

第二天上午,杨成武离开了城南庄,匆忙地赶到了晋察冀野战军司令部驻地广灵县,“野司”前委根据杨成武的汇报,详细的制定了一个周密的护送方案。

杨成武

十天后,党中央发来了电报,电报中要求杨成武暂时不用做准备工作了,此次的东北之行取消。

杨成武的心里疑惑,直到后面他才明白,原来是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得知毛主席身体不好,便主动邀请毛主席前往苏联休养。关于这件事情,毛主席详细的询问了聂荣臻的意见。

聂荣臻司令员回应道:“斯大林的邀请固然是一种好意,但是主席要征求我的意见,我觉得还是不去比较好,因为我们国内还处于战争环境当中。而且你的身体目前也不太好,如果再长途跋涉的话对你的身体就更加不利了。”

毛主席考虑后,决定暂时不去苏联了。

不久,斯大林派特使米高扬来到了中国。米高扬此次来访,更加关注的是中国革命还有多少力量,以及还有多少人能够打仗。

1949年12月,毛主席正式访问苏联,临行前,他亲自点名杨成武负责此次的护送任务,可见毛主席对杨成武的信任。

杨成武不敢怠慢,他在所负责的北京——天津——唐山——山海关等地都进行了严密的部署,凡是专列所经过的车站、桥梁都预先设置了警戒部队。列车出发后,杨成武带着二十兵团后勤部长吴树声和几位工作人员登上了专列,以确保此次出行的顺利。

毛主席访问苏联

专列抵达山海关后,杨成武的任务暂时告一段落,毛主席的护送任务由友邻部队来继续执行。

毛主席在苏联的访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两个月后他启程回到了中国,当列车到达山海关的时候,杨成武专程赶来迎接毛主席。

毛主席在专列上接见了杨成武,杨成武将二十兵团的情况都一一做出了汇报,突然间,毛主席话锋一转,提到了傅作义将军的事情。

傅作义将军从民族大义的角度出发,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和平谈判,他为保护北平的名胜古迹和居民的生命财产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傅作义将军的待遇和任职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可有的人却觉得很不公平,他们认为革命的早反而倒不如革命的晚了,这种言论最终传到了毛主席的耳朵里。

杨成武针对这种言论提出了反对,紧接着毛主席说道:“这种说法很不好,就像我们建设了一座很好的大厦,里面总不可能是空洞洞的嘛,不仅要有沙发、桌子等,还要有古董、字画。”

傅作义将军

毛主席同杨成武的这次谈话,给了杨成武很大的启发。在列车回到北京后,杨成武此次的护送任务也圆满完成了。

邓小平提议杨成武担任总参谋长,杨成武推辞:我能力不够

新中国成立之初,防空力量薄弱,在东南沿海各地经常有蒋介石的飞机潜入,党中央和毛主席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决定把防空军当作一个军种来进行专门的建设。

1954年,中央军委决定由杨成武将军担任军委的副总参谋长,同时兼任防空军的司令员。

杨成武将军临危受命,开始了防空军的建设工作,他前后花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初步建立了一个拥有几个高射炮师的防空力量,先后击落了窜入中国大陆的国民党飞机约20余驾,在保卫首都以及全国领空安全工作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为我国的空防建设和防空作战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958年夏天,为了粉碎西方反华势力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作出了炮轰金门的决策。杨成武不仅参与制定了军委的一系列战略筹划活动,而且具体组织总参制定了各种作战方案,指挥部队实施军事行动,有力的保证了党中央和毛主席战略意图的实现。

解放军炮轰金门

1959年,西藏上层反动分子在境内外反华势力的支持下,发动了全面武装叛乱。周恩来得知后,马上给正在西北主持平叛现场会议、视察边防工作的杨成武致电,要求他参与此次平叛作战。

杨成武将军积极落实党中央和毛主席所作出的指示,严密的组织作战准备,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终于取得了西藏平叛作战的彻底胜利。

1965年,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罗瑞卿辞去了军委总参谋长的职务。一时间,总参谋长的职务便空了出来,时任中央军委常委的邓小平主动提议由杨成武来担任总参谋长一职。

邓小平、叶剑英等人把由杨成武担任代总参谋长的建议汇报给了毛主席,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纷纷表示了同意。

很快,在朱德、邓小平、叶剑英等几位老帅参与的会议上,组织正式做出了决定,由杨成武来担任代总参谋长。

毛主席与杨成武

面对老帅们作出的决议,杨成武诚恳的说道:“我的能力还不足,难以胜任,最好由叶帅来担任,我给叶帅来当助手。”

面对杨成武的推脱,邓小平坚定的说道:“就这样决定了,主席都已经同意了,这个决定不变了。”

杨成武担任代总参谋长后,他在邓小平的支持下,积极开展先进军事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在电子对抗部队的组建和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74年,杨成武继续回到了总参工作,当他得知世界上电子对抗技术发展的非常快的时候,杨成武的心里非常担忧,他亲自主持制定了《关于加强电子对抗统一管理的报告》,并指出:“苏联、美国的电子设备干扰已经对我国的雷达通讯等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在参谋部,邓小平担任了总参党委第一书记,杨成武担任了第二书记,可邓小平在讲话中却谦虚地说道:“杨成武才是咱们的班长,我只是个挂名而已。”

邓小平和杨成武

杨成武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大力协助邓小平做好总参谋部的各项工作,使得总参谋部没有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各项建设逐步走上正确的轨道。

聂荣臻推荐杨成武担任总参谋长,邓小平:他不合适

1976年10月,中国迎来了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次年,邓小平同志再度复出,受到了人民群众的热烈支持。

1977年12月,邓小平主动召见杨成武,他在谈话的过程中对杨成武的历史功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邓小平语重心长的说道:

“你还年轻,身体也比较好,最少还可以活20多年。从今天起,我主抓经济,你主抓军事,现在就要用一下你的大名,你去福州军区担任司令员一职,这样对美国和台湾都可以起到震慑作用,去了福州之后,你依然还是总参党委的第二书记,可以经常在北京和福州之间飞来飞去。”

听到邓小平的这番话,杨成武心里十分感动,他没有想到邓小平竟然会如此地看重自己。

杨成武将军

1979年6月,中央军委决定对各大军区、各大单位的领导班子进行调整。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邓小平还兼任着参谋总长一职。由于事情太多,邓小平忙不过来,他决定主动卸任总参谋长一职。

对于此次的调整,中央军委明确提出由军委副主席聂荣臻负责具体的事宜。众人开始酝酿新的总参谋长人选,聂荣臻清楚杨成武的情况,而且杨成武相比其他人选来讲,年龄比较小还有过总参谋部做领导工作的经验,对军队的情况比较熟悉,于是他主动推荐了杨成武将军来担任总参谋长一职。

随后,邓小平组织中央军委的领导同志召开了会议,邓小平认为杨成武在工作中比较坚持原则,做事情不是很灵活,不利于工作的开展,而且军队内部有一部分人对杨成武担任总参谋长的异议不少。

晚年的杨成武

1980年,总参谋部领导班子进行调整,杨成武、李达不再担任副总参谋长一职,改由张震、刘华清来担任。而杨成武则继续担任福州军区的司令员,负责国家的边防建设。

1983年,杨成武担任了全国政协副主席,成为了副国家级干部。担任政协副主席期间,杨成武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文史资料研究方面,他为中国文史资料的保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晚年的杨成武

1988年,解放军恢复军衔时,杨成武被授予了一级红星勋章。2004年杨成武将军病逝于北京,享年90岁。

杨成武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绩,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鄂州信息社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鄂州信息社 X1.0

© 2015-2020 鄂州信息社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