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私家侦探取证 原创刘艳美城市进化论 从“100万”到“150万” 合肥力争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比重超25% 8月26日,合肥市科技局官方发布《合肥市“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意见稿提出,全面落实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立足合肥市产业基础,持续提升产业规模。到2025年,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培育取得突破性进展,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300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能达到15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市汽车总产量超过50%,占全国比重超过25%,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 未来五年,合肥将力争实现“三个一百”目标,即创新项目总投资超过100亿,从业人员达到100万人,累计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 此外,合肥还将争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国家级新能源汽车与智慧能源、智能交通融合产业创新中心,以国际化视野打造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新标杆,建成具有影响力的全国新能源汽车之都。 解读:在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背景下,合肥不是第一个喊出“新能源汽车之都”名号的城市,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不过,眼下的合肥显然是最受瞩目的候选者之一。 不要小看合肥的决心——今年1月,合肥市一份官方决议透露,支撑这座城市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重心已从“芯屏器合”悄悄变为“芯屏汽合”。一字之变,用意不言自明。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11月合肥发布的《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到2025年的发展目标是“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超过千亿,整车产能达到100万辆”。而根据上述意见稿,相关目标已进一步至3000亿元、150万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出合肥对未来行业发展的信心。 不过,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公安部交通管理局预测,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530万辆,而产能则为3661万辆。如何应对产能过剩风险,确保行业平稳发展,也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