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信息社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普拜会”刚结束没几天,白宫高官又宣称要对俄实施新制裁,俄驻美大使回应!

2021-09-12| 发布者: 鄂州信息社|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环球网报道记者侯佳欣】“普拜会”刚刚结束没几天,白宫高官又开始宣称要对俄实施新制裁了。据法新社报道...

  【环球网报道记者侯佳欣】“普拜会”刚刚结束没几天,白宫高官又开始宣称要对俄实施新制裁了。

  据法新社报道,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当地时间20日警告称,美国正准备就纳瓦利内事件对俄罗斯实施新的制裁。

  

  “我们联合了欧洲盟友,一同努力让俄罗斯为在其领土上使用化学制剂对付他们的一名公民付出代价,”沙利文接受CNN节目采访时声称,“我们正准备对该事件实施另一套制裁措施……一路走来,我们已经表明了我们不会手下留情。”

  此外,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还提到,沙利文在节目中还表示,美国将继续针对参与北溪2号项目建设的俄罗斯公司实施制裁。

  沙利文发表这番表态之际,俄罗斯驻美大使安东诺夫正在返回美国的途中。对于沙利文的这番制裁言论,安东诺夫在抵达纽约后表示,美国计划对俄采取新一轮制裁的这种做法,无法使俄美关系稳定。这种信号与俄美两国总统会晤期间发出的信号不一样。

  

  安东诺夫说:“我在飞机上已经听闻美国计划制裁。我刚刚下飞机。但我想说的是,这种信号和我们在俄美峰会后收到的信号不一致”。他还提到,“我认为,通过制裁的方式无法稳定关系,也无法建立两国合作”。

  报道称,安东诺夫对于美国宣称将对俄实施新一轮制裁感到遗憾,美国选择的这条路不会带来好的结果。“给我的感觉是,我已经在某个地方见到过这种情况,我们在哪里曾经经历过。很遗憾,美国同行选择的这条路不会给我们带来好的结果,不是俄美两国总统给出的方向”。

  据此前报道,安东诺夫是在今年3月21日被俄方召回的。3月17日,拜登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说普京是“凶手”。随后俄罗斯外交部发表声明称,俄驻美大使将返回莫斯科就俄美关系走向进行商讨。一个月之后美国驻俄大使沙利文也以同样的理由返回美国。最近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俄美两国大使一直留在本国。6月16日,俄美总统日内瓦谈判之后,宣布两国大使将于近期返回驻地工作。

  “普拜会”于16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拜登和普京当天在日内瓦举行近两小时的面对面会晤,随后美俄代表团也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讨论,涉及人权、气候变化、新冠疫情、网络安全、北极开发、阿富汗问题、乌克兰和叙利亚地区冲突以及伊朗核计划等议题。

  美俄峰会落下帷幕后,各国媒体试图从普京和拜登各自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捕捉信息。比较一致的印象是,两国领导人都谨慎地称赞对方,肯定会晤的积极意义,但难掩美俄之间的严重分歧。双方在网络攻击、俄反对派人士纳瓦利内、人权等问题上尖锐交锋,会后拜登意有所指地说:“俄罗斯处境困难,正受到中国挤压”。美俄发表有关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重申“核战争打不赢,也永不能打”的原则,被认为是此次峰会的一大成果。但对于这次会晤能不能成为俄美关系触底反弹的转折点,各方的评估都透着谨慎。

  延伸阅读

  拜登:中俄有几千里边界中国有最强大军力俄处境艰难

  备受关注的美俄峰会落下帷幕,各国媒体试图从俄罗斯总统普京和美国总统拜登各自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捕捉信息。比较一致的印象是,两国领导人都谨慎地称赞对方,肯定会晤的积极意义,但难掩美俄之间的严重分歧。双方在网络攻击、俄反对派人士纳瓦利内、人权等问题上尖锐交锋,会后拜登意有所指地说:“俄罗斯处境困难,正受到中国挤压”。美俄发表有关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重申“核战争打不赢,也永不能打”的原则,被认为是此次峰会的一大成果。但对于这次会晤能不能成为俄美关系触底反弹的转折点,各方的评估都透着谨慎。

  普京给峰会打“+”

  结束约3小时的会谈,普京和拜登16日先后在日内瓦湖畔举行新闻发布会。《纽约时报》称,两位总统犹如拳击手描述对手的实力一般,相互展现职业外交式的尊重。普京称这次会晤是“建设性的”,双方“没有敌意”,并称赞拜登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政治家”。拜登用“正面的”“积极的”形容峰会的基调,说他做了该做的事,但坚称没有“威胁”。报道说,尽管双方都表达了改善关系的愿望,但分歧依旧严重。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拜登告诉记者们,他在网络安全和人权问题上向普京表达了有力态度。会谈中,他向普京提交一份包含16个关键基础设施的清单,并提醒普京“美国拥有强大的网络能力”,如果这些设施遭到攻击,美国将“以网络方式”回击。在被问到“如果纳瓦利内在俄羁押期间死亡会发生什么”时,拜登说:“我向他(普京)明确表示,这样做的后果对俄罗斯来说将是毁灭性的。”

  在普京的记者会上,美国记者至少5次提出有关纳瓦利内的问题。美国广播公司的记者雷切尔·斯科特甚至咄咄逼人地质问普京“在害怕什么?”“美国之音”报道说,普京在纳瓦利内问题上的立场依然坚定,拒绝直呼他的名字,称“这个人知道他在违反俄罗斯法律,已两次被判有罪”。他提到美国国会骚乱和“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提醒人们注意美国的种族摩擦和政治分歧。

  对于有关网络攻击的指责,普京说,全球发动网络攻击数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其次是加拿大,俄罗斯不在“佼佼者”国家之列。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17日告诉“莫斯科回声”电台,俄罗斯与美国没有、也不可能就网络安全达成协议,因为没有设定这样的任务。但双方就讨论该议题的必要性取得了共识,将于近期启动关于网络安全问题的专家对话机制。

  乌克兰问题是两位领导人存在分歧的另一议题。拜登在记者会上说:“我们同意开展与明斯克协议有关的外交活动。”但《华尔街日报》称,美政府一名高级官员对会谈给出不同描述,称乌克兰是拜登和普京存在明显分歧的领域之一。

  “昨天确实是非常紧张的一天。”佩斯科夫17日告诉“莫斯科回声”,俄方并未对俄美峰会有过多期待,根据总统本人的评价,这次会谈应该可以得一个“+”。17日在一个视频会上,普京谈到这次峰会说,俄美媒体有关拜登形象的报道与事实不符,“他是一位专业人士,你需要非常小心地与他打交道”。普京称他和拜登在关键问题上了解了彼此的立场,此次峰会使解决双方的分歧问题成为可能。

  露骨挑拨中俄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称,尽管峰会没有取得重大突破,但两位总统指出了有可能取得进展的关键领域。首先是双方同意让俄美大使重返各自的岗位。此外普京说,俄罗斯外交部和美国国务院正就交换囚犯问题开展工作。俄罗斯《观点报》评论说,随着两国大使回归,推动双方就有争议问题达成一致,俄美关系进一步正常化的机会可能增加。

  峰会结束后,白宫和克里姆林宫发表了只有3段的联合声明。这一原则是苏联和美国领导人在1985年日内瓦会晤中确定的。双方重申“核战争打不赢,也永不能打”的原则。美俄同意在不久的将来进行一次全面的双边战略稳定对话,寻求为未来的军控和降低风险措施奠定基础。

  佩斯科夫17日说,尽管声明很短,但体现出俄美不仅对两国人民,而且对整个世界负有特殊责任。俄副外长里亚布科夫在接受俄《生意人报》采访时说,双方抛弃核战争的可能性是“真正的成功”。双方的战略稳定对话应该很快开始,“这是几周的问题,而不是几个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7日表示,中方欢迎美俄双方就继续开展战略稳定对话达成共识。

  目前尚未有报道显示,普京和拜登在会谈中谈及中国。但在峰会后的记者会上,被问到美俄是否会有新冷战时,拜登回答说:“我认为他(普京)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冷战。”接着,拜登试图将中国描述成俄罗斯的“威胁”:“你和中国有几千英里边界……中国正力争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拥有世界上最强大军事力量。而你(俄罗斯)的经济正在挣扎,你需要以一种更积极的方式发展起来。”

  《日经亚洲评论》报道说,在登上返回美国的“空军一号”前,拜登又说,俄罗斯现在的处境非常艰难,“他们正受到中国的挤压,拼命想维持住大国地位。”

  “德国之声”评论称,美国寻求与俄罗斯实现关系正常化,从而专心对付中国。俄罗斯《消息报》援引俄议员普什科夫的话称,美国发出这样的警告是由于中国正将美国挤出世界第一经济体的地位。目前“中国问题”已成为美国统治精英的一种魔怔。

  谁赢了这场“较量”

  普京和拜登谁赢得了这场备受瞩目的“较量”?媒体对此有着不同角度的分析。俄卫星通讯社援引专家的话说,普京在会晤中占据上风,因为美国承认了俄罗斯在解决国际问题中的作用。“普京从拜登那里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CNN评论称,会晤印证了过去十年来根深蒂固的一种说法:西方无论在俄问题上多么强硬,在很大程度上都无法遏制普京及其盟友。“简而言之,仅因为他现身,普京就能带着巨大的外交胜利离开瑞士。”

  对于拜登,俄罗斯《独立报》认为,与普京的会晤具有国内政治意义,旨在表明拜登作为总统并不比他的前任差,能够与对美国“有问题”的领导人沟通。拜登将充分利用此次日内瓦会谈的公关效应。

  法新社17日报道称,普京当天表示,莫斯科已经为与华盛顿展开更多对话做好准备,如果美国愿意这样做的话。在峰会后的记者会上,普京说,拜登并没有邀请他到访白宫。“我认为我们真的要有合适条件才能到这一步。”《观点报》称,对于俄美关系前景,普京表示,在当前局势下,双方不可能有某种家人般的信任,但绝不应重演两国关系中“过载”而不是“重启”的错误。

  俄卫星通讯社说,恢复关系的过程将需要很长时间,因为这是信任问题。此外有人担心,美国国内的“歇斯底里”可能阻碍这一进程。果然共和党人已展开攻击,认为拜登应该更强硬。据法新社17日报道,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资深共和党议员吉姆·里施说:“峰会的目的就是取得成果。得知与俄罗斯在任何问题上都没有实质性进展,令人遗憾和失望。”

  相关报道:

  刘和平:俄美发表联合声明出乎意料俄会倒向美国?

  直新闻:刘先生,我们看到,俄罗斯总统普京和美国总统拜登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晤后,就战略稳定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并就两国秉持核战争没有胜利者的原则进行了确认。对此,你作何解读?

  特约评论员刘和平:说实在的,我个人没有预料到拜登与普京见面之后会发表一份联合声明,更没有预料到,这份联合声明中的主要甚至是唯一内容,居然是双方共同努力“减少武装冲突的风险和核战争的威胁”。

  在美俄元首峰会前,我曾经认为,拜登把与普京见面会谈的目标,定位为建立稳定且可预期的美俄关系,这已经是非常低的一个目标了,而美俄联合声明则直接把“稳定且可预期的美俄关系”界定为“减少武装冲突和不打核战争”,则把美俄关系的底线已经定到“低得不能再低”了。这就好比两个人之间相互约定,我们之间的共同目标,就是“在一起相处的时候不能打架,尤其是不能操起致命性的武器往死里打”是一样的。而且,避免双边关系由冷战升级为热战,尤其是升级为核战争,实际上是双方在几十年前的冷战中,就已经达成了的底线和共识。因此,美俄的这份联合声明,没有体现出任何的与时俱进的味道。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我认为,这背后反映出的,实际上是美俄关系早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拜登与普京在“美国以保障人权为由干涉俄罗斯内政”、“俄罗斯涉嫌干涉美国大选”、“俄罗斯黑客攻击美国互联网”以及北约东扩还有叙利亚、乌克兰、克里米亚等等问题上,都存在着尖锐的分歧,且都无法在任何程度上达成共识,所以他们才会把双方共同的目标定位为“不打架尤其是不往死里打”。也就是说,美俄双方在举行元首峰会的时候,在一系列的现实问题上,实在是找不出任何的共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才不得不降低标准硬找出一个所谓的共识。

  当然,我们也不能把美俄之间的这份联合声明看得过于消极,从另外一个侧面来看,美俄这份联合声明尽量淡化与掩饰美俄之间的分歧、强行寻找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共同点,这样一种做法,实际上反映出了拜登与普京急于改善双方关系的迫切心态。拜登迫切需要稳住俄罗斯的情绪急于离间中俄关系,以便在接下来跟中国打所谓“新冷战”的时候,可以让俄罗斯保持中立,甚至是屁股坐到美国这一边。而看透了拜登心思的普京,则非常“享受”拜登的拉拢,并希望趁机改善美俄关系,让美国解除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所以他们才会心照不宣地维持了本次会谈的“友好气氛”。

  在这种情况下,拜登与普京能够见面且能够谈起来,对于美俄关系来讲,这本身就是一大成就。更为关键性的是,双方还一致确定“未来还要继续谈下去”。双方不仅一致同意让曾经因为一怒之下而被召回的美俄大使回到各自的岗位,而且将很快启动关于战略稳定的全面双边对话。这也就说明,从中长期来说,拜登与普京的目标不仅仅是要建立稳定可预期的美俄关系,还将会在此基础上改善美俄关系,甚至是最终让美俄关系走向正常化。

  

  直新闻:那在你看来,拜登与普京实现美俄元首峰会之后,俄罗斯最终会倒向美国一边吗?

  特约评论员刘和平:其实,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先把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拜登政府打出的一系列外交组合拳,包括美日领导人峰会、美韩领导人峰会、美英领导人峰会、七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北约峰会、美欧峰会以及刚刚结束的美俄元首峰会,尤其是他们之间发表的联合声明来做一个简单的比较。比较完了之后,我们或许就能够得出一个大致的结论。

  大家可以看到,无论是美日、美韩、美英、美欧领导人峰会,还是七国集团、北约峰会,他们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都有这么几个共同的特点:其一是,在美国的主导和要求下,这些联合声明都充满了非常浓厚的意识形态冷战思维,都刻意强调了他们之间的所谓共同价值观念、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都强调了要维护美国提出来的“基于共同规则的世界秩序”;其二,这些联合声明将矛头对准了中国,尤其是以人权问题为借口,干涉了中国的新疆与香港问题,干涉了中国的内政;三是这些联合声明都破天荒而又公然地以“维护台海的和平稳定”为名,介入了中国的台湾问题。然而,我们看到,在美俄联合声明中,这些东西统统都不见了,甚至普京在跟拜登见面的时候,还故意小心翼翼地回避了中国问题。我认为,这背后透露出的信息就是,至少到目前为止,俄罗斯还没有做好要在中美争议问题上选边战的准备。而拜登也非常知趣,没有在第一次会面的时候,就强行对俄罗斯提出相关要求。

  我想,这背后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从苏联解体之后产生的俄罗斯,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务实的国家,他们的对外交往政策基本上都是以非常现实的国家利益为导向的,他们虽然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并不存在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与政治制度上的尖锐冲突,但是也不存在着共同的价值与信仰,更不会为共同的价值与信仰而一起战斗。所以我们看到,美国在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英国、欧盟打交道的时候,与应对俄罗斯的手法是完全不同的。在应对前者的时候,美国会始终高举起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大旗,并辅之以一定的经济利益来拉拢,而在应对俄罗斯的时候,采取的就纯粹是赤裸裸的经济利益手段了。而且,在经济利益层面,美国对俄罗斯既有利诱,比如最近豁免对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制裁措施,也有威迫,比如尚未放松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等等。

  当然,在面对中美相争的时候,俄罗斯既不会完全倒向美国一边,也不可能会完全倒向中国一边。而是会冷静地观察中美博弈的态势,并趁机游走于中美两边,实现自身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双联切换过滤器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鄂州信息社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鄂州信息社 X1.0

© 2015-2020 鄂州信息社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